能如期懷孕、順利產下寶寶的人,是幸福的,孕媽咪眼前目標,不外乎是希望能生出健健康康的寶寶,這時候,產檢規畫就相當重要。其中,唐氏症檢查已經是每個孕婦必備的自費檢查項目,而「羊膜穿刺」檢查幾乎人人聽過,甚至被認為是準確率最高的檢查方式,準確度幾近百分百,卻也存在著流產的風險。
自費產檢如買保險 唐氏症必檢查
唐氏症的檢查有許多種,但如何搭配、選擇都因人而異,禾馨婦產科醫師楊宗元說,這些選擇有點像買保險,涵蓋的項目多寡,總之為的是讓父母更放心。唐氏症檢查何其重要!因為一旦是唐寶寶,可能會有智能不足、生長遲緩等狀況,而且有一半的唐寶寶,都有心臟疾病,身為照顧者的父母,身心靈都會背負重大的壓力,所以在台灣,雖然是自費檢查項目,但醫師都會強烈建議一定要做。
唐氏症檢查有許多種,依照孕期的不同,可以做的檢查也有區分。常常聽到的羊膜穿刺,是運用超音波引導細長針,抽取孕婦的羊水,通常會在孕婦懷孕的16到20周檢測。高齡產婦通常會被醫師建議做這項檢查,因為40歲以上的孕婦,懷有唐氏症小孩的機率大於百分之一。
懷孕早期就能檢 早唐.中唐皆是選項
除了羊膜穿刺外,其實懷孕初期就有早唐、中唐的檢測項目可以選擇,是用抽血計算機率,早唐的檢測約在第11周到13周,準確率高達九成,中唐則是約第15至18周進行,準確率8成左右,比早唐低一些。
問題來了,既然懷孕前期就能做早唐、中唐,那還有做羊膜穿刺的必要嗎?楊宗元醫師表示,有的人只做準確率較高的早唐,如果沒有異常,因為準確率偏高,不做羊膜穿刺也是可以的,但如果有異常的話,可能不得不再做更多的檢查以確保寶寶的健康了。舉例來說,要是進行早唐後,發現異常,通常就會考慮使用羊膜穿刺,因為檢查出的結果更精準,藉以進一步確認是不是真的有異狀。
大家對羊膜穿刺會有疑慮,最主要是擔心寶寶的安全,因為羊膜穿刺並不是這麼完美的檢查方式,做羊膜穿刺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機率,會感染或流產,也因為如此,許多使用試管嬰兒、好不容易懷上寶寶的夫妻,就怕得來不易的寶寶冒險,而選擇放棄羊膜穿刺檢測。不過這些年來被討論得最熱烈的,大概就是NIPS檢查,能不能真正取代羊膜穿刺,甚至許多高齡產婦總會問醫師:「我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嗎?做NIPS可不可以?」
NIPS能取代羊膜穿刺嗎? 醫:每人考量不同
醫師楊宗元解釋,NIPS(非侵入性產前檢測)檢測方式是抽媽媽的血,透過母血內游離的胎兒DNA,檢查染色體有無缺失,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風險,準確率高達九成,不過要注意,這是「篩檢」結果,有點類似快篩的概念,而不是「診斷」結果,因此,如果NIPS檢查後發現異常,仍舊得回頭進行羊膜穿刺。不過,NIPS確實給了許多擔心流產的人一個選擇,而且孕期10周以上就能做,取決於夫妻自己的風險考量。
羊膜穿刺的好處,除了檢查唐氏症之外,可以加上晶片檢查,找出微缺失疾病,例如:胖威利症候群、狄喬治症候群等等,但單基因的遺傳性疾病還是檢查不出來的。因此,多次的檢查意義是什麼、必不必要,楊宗元呼籲,由於每個人狀況不同,還是要依自身情形,跟醫師詳細討論,再做決定會比較適當。
照片提供|禾馨婦產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