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避孕器後仍懷孕 「來的時機不對」林志潔慶幸選擇人工流產

「當我的人生開始有性行為,我就決定要裝子宮內避孕器,因為我很早就知道,避孕這件事情不能只倚賴性伴侶,避孕必須要自己可以掌握。」現任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的特聘教授林志潔,23歲就已經意識到「生育自主權」的重要性,年紀輕輕就體認,要懷孕、要避孕都能自己決定。

有性經驗後即裝避孕器 林志潔意識「避孕」重要性

只不過即便林志潔教授裝了避孕器,最後還是意外懷孕,而且毅然決然選擇人工流產。林志潔教授回憶起當下的時空背景,她說,女性在這世上得承受的風險本來就比男性還高,就算使用保險套、避孕藥,但還是可能有難以掌控的狀況,例如性侵害。她自認是風險意識相當高的人,也擔心避孕藥對荷爾蒙產生的影響,因此傾向使用物理方法避孕。

「子宮內避孕器」是利用銅離子干擾受精卵著床,但可能因為體質的關係,裝了一年多左右,也許是銅離子很快被體內吸收完,沒想到林志潔教授還是懷孕了。當時的她相當納悶怎麼會發生這種事?後來才知道,原來這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避孕方式。不過「懷孕」這個意外並沒有困擾她太久,很快地,她便決定進行人工流產。

懷孕恐影響進修、職涯 慶幸自己作主選擇人工流產

「關於選擇人工流產,其實我沒有思考很久,也沒有掙扎,當時的階段本來就不適合懷孕。」林志潔教授分享,當初選擇裝設子宮內避孕器,是經過審慎思考才裝設,畢竟裝設時也是侵入體內的手術,因此自己想得非常清楚。「那時候自己已是一位執業的律師,也準備要出國讀書,時機實在不對,何況當時醫生檢查後,也覺得胚胎狀況不良,所以對人工流產手術前並沒有太大的猶豫,更不會有罪惡感。」

林志潔教授感嘆,也是在那個時候體認到,原來懷孕失敗的風險只有女性承擔,因此也認為,要不要進行人工流產,自己應該擁有絕對的決定權。

林志潔教授表示,這也是為什麼自己對生育自主權有很深刻的想法,因為即便自己對風險考慮這麼周到的人,裝了避孕器,還是可能失敗,這件事真的令她非常驚訝!「我時常鼓勵女性,自己要對生育權負責,不能把避孕的責任都交由性伴侶承擔。」身為法律人的她進一步提到,很欣慰衛福部著手進行優生保健法的修正,把「人工流產的配偶同意權」刪除,因為這樣的絕對權利,已經否決了女性的生育自主。

林志潔:羅訴韋德案遭推翻前 早已名存實亡  

關於美國法院推翻「羅訴韋德案」,林志潔教授直言,這像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女性生育自主權在過去幾年中,在很多州已經岌岌可危。美國的保守主義人士,過去選擇不直接挑戰羅訴韋德案,而是嚴格管制人工流產的醫療院所,不論設備、診所資格、醫護人員限制等,不斷墊高實施人工流產的門檻。

「就算墮胎權受到憲法保障,但現實狀況是,一個州只有一間診所能執行人工流產,這對婦女來說非常不便,還能有什麼選擇?」林志潔教授觀察,這也是為什麼有愈來愈多的婦女決定裝設子宮內避孕器,因為一旦懷孕,人工流產的條件如此嚴苛,女性會想著,那不如自己做好保護措施。

不應避諱人工流產 林志潔這是很自然的事

林志潔教授坦言,過往在課堂上、公開演講等場合,都曾分享自己人工流產的經驗,她很驚訝地說:「我不曉得有這麼多人面對人工流產這件事,是避而不談的,我覺得就像是皮膚有狀況,要去找醫生看診拿藥一樣道理,是相當自然且正常的。」

林志潔教授認為,性別教育加上網路普及,相關的知識教育都比20幾年前要進步得多,但她還是想提醒女性,因為女性擁有生育的器官、承載著生育的壓力,女性要有更大的警覺,畢竟風險最終還是加諸在女性身上,要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,也要有自主、決定的能力。

圖|林志潔教授提供、Pexels

Share:

Facebook
WhatsApp
Telegram
Print

發佈留言

你可能也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