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過好心也可能變成一種打擾嗎?許多孕媽咪的壓力,很有可能某部分也來自已經當媽媽的那些人。這篇新聞令我印象深刻,藝人小蠻懷孕時發的一篇社群貼文,內容描述,自己是「不聽老人言的孕婦」,因為許多禁忌都一一打破,包含吃冰、跑跳、按摩等,甚至認為多數的關心會演變成情緒勒索,希望大家尊重孕婦。這篇文果然吸引許多同為孕婦的網友來留言,直呼「實在說得太好了!」
像這樣,孕婦站出來吶喊希望大家「別再為我打分數」的例子,已經不是頭一遭。可以想見,即便是講求科學實證的時代,孕婦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「建議」,無形中或多或少還是會有壓力。「聽我的就對了」、「我是過來人,我告訴妳就是要…」這些字句對懷孕的人來說,可能三不五時就會聽到,該如何面對過來人、長輩、各方「好心人」給的建議,避免被情緒勒索?身為二寶媽的林培欣心理師告訴大家,可以用兩招破解情緒勒索。
破解親友情緒勒索 傾聽自己內心聲音
在談破解之前,林培欣心理師想先帶大家了解「情緒勒索」的定義。所謂的情緒勒索,是帶著情緒,並且把情緒放大,而且通常具有目的性質的,藉由情緒,滿足自己的目的,或許進行情緒勒索的人,並沒意識自己正在情緒勒索,但是透過偏威脅、權威、利誘等方式達到自己目的,且可能是不斷循環的過程。
舉例來說,假設婆婆對著懷孕的媳婦說,「妳怎麼可以吃冰?如果你吃冰影響到孫子出生之後肺變得不好,那該怎麼辦?我家的金孫可不能身體不健康!如果身體不好,我做阿嬤的該如何是好?」像這種情況就要學會破解情緒勒索。不過心理師也提到,假設只是親朋好友給予一般建議,「懷孕還是不要吃冰啦,會影響肚子裡小孩的健康喔!」像這種情形,由於不帶情緒與滿足自己目的,因此只要回歸內心,靜下來問自己這個建議想不想試試看、有沒有道理就行,則不需要耗費心思給自己過多壓力。
「當發現情緒勒索時,破解的第一步,就是要有能力判斷對方是不是在勒索妳,再者,選擇要不要被勒索。只要孕媽咪的狀態穩定,看得懂對方正在勒索,有自我覺察,就能夠決定自己要不要跳進情緒勒索的圈套。」
孕婦要怎麼回應這些狀況,林培欣心理師認為,還是跟自己的內在狀態有關,要為自己設立情緒界限,並學著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,其實很多建議本身是中性的,要不要聽?媽媽可以思考,評估對自己、寶寶有沒有幫助。就像吃冰而言,以西醫角度,是不太有科學根據,不過如果自己覺得有道理、這麼做也會使自己比較安心,就能試著遵從,重點還是要回歸自己本身內心的想法。
「建議」大多為中性 心理師:心裡選擇接不接收即可
心理師提到,每個孕婦都很有智慧,該怎麼面對這些窘境,一定有自己的方式,如果不曉得該怎麼面對,「一致性的回應」與「被討厭的勇氣」都是可以練習的,假使真的不喜歡被建議,直接回覆對方這會讓自己壓力很大也無妨,或者選擇嘴上回句謝謝,但心裡知道就當耳邊風聽聽就好,也是一種方式。林培欣強調,只要自己的心裡決定接收或不接收就可以了!
學會有效過濾建議之後,一旦決定接受某項建議,也不該給自己太多壓力。達成要求與否,跟身為媽媽的價值是不能畫上等號的。林培欣分析,許多孕媽咪聽到這些外界的聲音,好像都是在告訴媽媽們,該怎麼當個完美的母親,如果沒做到,似乎就不夠完美、不愛孩子,當自己沒做到時,一定會有情緒出現,這時候反而會讓孕婦感到焦慮與失落。
心理師特別提醒孕媽咪們,「沒有人是完美的,懷孕期間的選擇,也在學習怎麼幫孩子分辨哪些適合、哪些不適合,要練習自我接納,當別人的建議與期待自己沒達到,不代表自己不好,達成別人的期待,與媽媽本身的價值是沒有關係的。」
「建議」不用通盤接收 自我接納、安心更重要
該如何適時排解壓力,對孕婦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功課!心理師歸納出六點,第一個就是「自我接納」,像是大家總說:「要當個快樂的孕婦才會有個快樂的寶寶。」但其實每個人本來就會有多種情緒,不要因為傷心、難過、哭泣就覺得對寶寶有罪惡感,應該想成「這是幫助寶寶認識,人就是這麼多元與豐富。」第二,「邀請先生參與懷孕過程」,一起了解寶寶的發展狀態。
第三,「增加生產相關知識」,林培欣認為,與其聽別人說、自己想像,不如增加相關知識,對自己的身心也會有更高的掌握力。第四,「斟酌吸收網路資訊」,每個人生產經歷都不同,別人分享的經驗,可不見得每種情況自己都會遇到、適用。第五,「適度運動」,是很好的放鬆方法。第六,「將擔憂、煩惱化為祝福語言」,當擔心寶寶不健康、不夠營養時,可以靜下心,把擔心化做祝福,自我喊話:「祝福我的寶寶身體健康、平安。」這對安定身心也會起很大的作用。
先生可當支持者 旁人給建議該「先傾聽」
面對身邊的人指手畫腳,身為隊友的先生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除了當一個陪伴者、傾聽者之外,也可以是一位支持性的角色。林培欣建議,先生能夠一起思考,別人給的建議、想法,適不適用在老婆身上,聽到比較刺耳的建議,例如從婆婆、長輩口中說出,先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,居中擔任潤滑劑的角色,化解緊繃的場面,這也會讓太太感受到,先生是跟自己站在一起,陪同、面對。
心理師建議大家,如果你是會想提供建議給孕婦的人,就應該掌握「先傾聽再建議」的原則,畢竟生產是面對未知的事情,不妨先聽聽孕婦的心情,給予情緒上的支持,當要給建議時,應該帶有同理心,並且以建設性為主,別在語氣中帶有威脅,例如:「吃冰對小朋友不好,懷孕不要吃冰的啦!」這種口氣就有很大改善空間。如果這句話改成:「天氣真的很熱,會想吃冰是正常的,不過少吃一點點、別吃太多!」多了同理心,聽在別人耳裡,也會舒服多了。
照片提供|林培欣心理師、Pexe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