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初春午後,Ivy推開咖啡廳大門朝我們爽朗招呼,原本是空姐的Ivy Chao,最早以FB粉絲專頁「Hey,我不是程又青,我是 Ivy Chao.」開始與粉絲分享生活,如今全職經營自媒體的她,不僅在IG(@weicutey)擁有32萬粉絲,更同時經營YouTube與Podcast平台,以自身經驗與讀者朋友分享各種生活議題。
聊起凍卵的契機,Ivy表示今年剛滿36歲的她,其實30歲後便一直從身邊朋友聽到關於凍卵的話題,這些年也不乏許多廠商主動邀約,但因為忙碌的工作與緊湊的生活步調,讓她始終將這件「還不那麼急迫的事」先擱在一旁。

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,導致許多工作進度受到影響,這才迫使Ivy的生活節奏放慢,多出來的時間,讓她更有餘裕好好審視自己身體上的需要。在開始著手了解凍卵療程後,Ivy進行了人生第一次的AMH檢測(延伸閱讀:我適合凍卵嗎?認識女生不可不知的身體密碼AMH),第一次的AMH數值是2.2,而後她又到第二間生殖中心檢測,沒想到數值又更低。
關於凍卵,我只後悔自己沒有早點做。——Ivy Chao
「當下滿責怪自己,五年前就該做的事延到現在,才發現我的卵巢狀態,並不如想像中的那般不急迫。」雖然2.2屬正常範圍值,但低空飛過的成績單,讓Ivy意識到女性的卵巢年齡,就是一場不斷與時間拔河的競賽。然而這場競賽,卻因AMH檢測非女性健檢必做項目,也不屬健保補助項目,讓許多女性到了想要凍卵或進行人工生育時才意識到此問題,但往往都已為時已晚。
回想整個凍卵療程,Ivy共進行了兩次取卵手術,她表示由於不確定自己是否會想要第二個、或第三個孩子,所以把凍卵目標訂在15顆,第一次取了14顆,與醫師討論評估後,決定把握時間,在兩週內進行第二次取卵,但沒想到因卵子吸在濾泡壁太緊,導致一顆都沒取到。

Ivy笑著說,雖然最後取出的卵子數量與原先設想的不同,但她已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,對她而言,凍卵就像買保險的概念,是為了提供未來的自己,可以多一個選擇的備案,尤其在經歷了凍卵過程中所有身心上的不舒服後,她更想好好擁抱自己,接受自己偶爾不完美。
「如果上天造物能將女性的生育黃金年齡拉到四十歲,是不是會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呢?」對生育年齡限制感到無奈的Ivy有感而發,她認為有些人會覺得生孩子影響生活品質、必須為了育兒犧牲夢想,正是因為沒有計畫性的懷孕生子,因此打亂原有的生活步調,但若現在的醫學技術,可以讓我們在經濟上、心態上安心做足準備,或許那才是對一個新生命真正的負責。

在社群平台分享凍卵經驗後,Ivy得到非常多迴響與回饋,其中讓她最印象深刻的故事是,粉絲分享有一次在診所候診,看到一位爸爸帶著大學剛畢業的女兒前來凍卵,因為了解卵子衰老是不可逆的生理過程,為了讓心愛的寶貝女兒能無後顧之憂,放心大膽地追求理想人生,便將凍卵當成畢業禮物送給女兒。

關於人生,我們總是充滿許多想像與期待,希望能在有限的光輝歲月裡,活成自己最滿意的模樣。「凍卵無關乎感情狀態,與自己的人生規劃比較有關。」Ivy鼓勵女性即便單身,仍須關注自身生育能力,若不確定凍卵是否為自己真正需要的選項,Ivy也提供一些思考步驟:
- 在經濟基礎穩定的狀況下,你是否真的很想要生小孩?
- 你的心理素質夠好嗎?真的有能力教育孩子嗎?
- 如果必須自己養一個孩子,你有能力且願意嗎?

這些年Ivy始終以溫暖、知性的女性風格,與粉絲讀者一起長大,對比年輕時對工作的追求,現在36歲的Ivy則認為「多關心自己的健康」才是最重要的事,規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飲食、保留內心沈澱的Me time空間,不論是這些生活中的小事,抑或選擇凍卵的決定,都是為了幫人生爭取最大的自由度,方能盡情享受生而在世的精彩。
圖|Ivy Chao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