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更多,像我這樣的女孩。

說來慚愧,其實一直以來,我都不是一個太在意身體狀況的人,記憶裡從國中初經來潮,我的大姨媽從來沒有一次,像一般女生那樣按月準時報到過,總是看著身旁姐妹嘮叨著月經遲來,或是熱烈討論著哪個紀錄經期的app好用,我不僅一句話都插不上,甚至連這些日子是怎麼計算出來的,我都不知道(雙手一攤)。

大學時更因為同時忙於課業、社團與打工,在壓力跟生活作息不正常的情況下,月經長達6個月沒有來,被媽媽拖去看婦產科,醫師診斷我是中重度內分泌失調,挨了兩次催經針,大姨媽才心不甘情不願地來敲門。不過即便如此,都嚇不著「慢皮」的我,仗著自己年輕,那些醫師叮囑我少喝的咖啡與茶,這十幾年依舊沒少過,而大姨媽依然我行我素,看心情偶爾一個月來一次,偶爾兩三個月來一次。

直到幾年前的一次健康檢查,發現我的腫瘤指標CA-125數值異常,健檢人員建(警)議(告)我要再去婦產科照超音波,進行第二次更精準地檢查,最後結果所幸只是「非惡性子宮肌瘤」,大小也因未達五公分標準而免於開刀,只需要每半年回診追蹤即可。

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到恐懼,面對無法掌控健康的無力感,讓我倍感煎熬,等待檢查結果的過程,一分鐘都覺得漫長無比。自此之後,我開始注意飲食作息,試著學習排解情緒與壓力,雖然目前還無法做到準時每個月的月經週期,但每當姨媽差不多在一個多月左右出現時,都像是在給努力了解生理知識、照顧自己身體的我一個肯定。

回想少女時期,媽媽總是擔憂叮囑我:「要顧好婦科,不然以後會很難生小孩。」叛逆如我,當然馬上不甘示弱回她:「我沒有一定要小孩啊。」然後媽媽就會接著說:「那是因為你還沒遇到那個,會讓你想為他生孩子的人。」直到現在即將奔三的適婚階段,我遇見那個人了嗎?還沒。那我想當媽媽了嗎?也沒有。雖然面對這些問題,我依然困惑沒有答案,但掌握自己卵巢子宮健康的意識,卻隨著年紀逐漸抬頭。

(以下有雷,慎入)美劇 How I Met Your Mother 裡,Robin 不存在的兩個孩子。

就像經典美劇 How I Met Your Mother 裡的 Robin,從試播集她就開宗明義表明不想結婚生子,但當後期被醫師診斷出不孕時,她還是陷入低潮的情緒久久無法釋懷,甚至因為不孕症而錯失喜歡的對象。這讓我重新回頭審視自己的課題,「想不想」與「能不能」,或許從來就不是同一件事,跟人生中很多事情一樣,小至工作賺錢、大到社會平權議題,我們不斷的努力,都是為了追求更多的選擇。

你也是像我這樣的女孩嗎?曾經走進婦產科跟看牙醫一樣緊張;想了解女性生育知識,卻看著網路上五花八門的資訊無從著手;正在考慮凍卵的可能性,但因身旁樣本數不夠而怯步;不太確定未來的家庭規劃,但想為自己爭取最多籌碼。That’s why Avocado. 藉由若妳,我想陪伴更多更多像我這樣的女孩,解答心中的困惑,穩定情緒上的不安,在人生的旅程裡,不管處於幾歲,都應該是最好的時光、最美的模樣,因為我們值得擁有更多選擇權。

Share:

Facebook
WhatsApp
Telegram
Print

發佈留言

你可能也會喜歡